贵州采风到达肇兴时,当地人建议到堂安侗寨看看,据说那是一个“梦里才能到达的地方”。我们便带着这份好奇,驱车穿过肇兴侗寨,沿着山路向堂安驶去,大约半个小时侯的路程便到了。
堂安海拔935米,有160余户,800多人,据说建寨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1999年,中国与挪威合作建设与保护的中国唯一的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在这里落户。这里也被作为“人类返璞归真的范例”而被世人皆知。虽然堂安距离肇兴只有5公里,但两地的不同是非常明显的。走进山寨,感觉堂安是那样的宁静,偶尔能看到几个当地人担着水稻从田间走过,这中状态似乎与旅游区不大相符,这让我们很是惊讶。
ID:113654-00632 贵州堂安侗寨 图片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许剑
侗寨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可堂安除了这三样,还有古瓢井和堂安梯田。旅社是一座两层的木制吊角楼,建在寨门不远的山坡顶部,与传统的吊角楼不同的是,外侧多了一道长廊,长廊的对面,便是著名的堂安梯田。满目的梯田层层叠叠地镶嵌在翠绿的半坡上,层层梯田向两边的山坡延伸,层层的梯田向远处延伸,目极之处,只是联成一片的金黄色。见过广西龙胜的梯田,没想到这堂安的梯田同样是那样的壮丽,同时也为当地人的祖先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而感到无比的钦佩。
放下行李,收拾好房间,我们便迫不及待的走向村寨,准备先逛个究竟,走进那梦一般的地方。寨中通道均用青石板铺地,四通八达,小径曲曲。听当地人说鼓楼就在前边,便顺着狭道摸索着向前走去。到了狭道尽头,眼前豁然开朗,鼓楼屹立在寨子中央,吊角木楼围于鼓楼三面,依山而建,悬空吊脚,层层向上。站在高处向下望去,山寨的景象应入眼幕,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ID:113654-00650 贵州堂安侗寨 图片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许剑
快看”,顺着同伴指去的方向,只见一股清泉从鼓楼旁山壁上的石虎口中喷出,水流倾泻于一个形似木瓢的石槽中。见惯了济南的泉水,来到这里还是被这清泉所吸引,走向前去看个仔细。石槽底下由一个一米多高的石拄支撑,石槽左右两边留有两个敞开的壶嘴,槽中的水满了后再有这两个壶嘴流出。远远望去,如同石虎的两道银白的胡须。侗寨里的人吃水的话,可以挑着水桶直接从壶嘴中接水。
这股清泉当地人称为瓢井,据说正是因为有这股泉水,才有了堂安寨,所以堂安人视她为母亲井。山泉旁的小道通往寨子外的田地,所以劳作归来的人都会拉这里喝一口清泉水。瓢井的水特别清爽甘甜,不仅寨子里的人喜欢喝,就是5公里之外的肇兴人也常常来这里挑水喝。
ID:113654-00652 贵州堂安侗寨 图片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许剑
堂安人傍水而居,特别珍惜瓢井里的水,流出的水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虎口中喷出的水按流经的地方分为五部分。石槽中的水为第一部分,作为引用水,流经的第二个圆形水池用来洗菜洗肉,下一个长方形的水池用来洗衣服,当地人洗衣服都不用洗涤用品,所以流到下一个作为消防池的水还是清澈的,当地住户还在里边养了许多的鱼,最后从消防池中流出的水才会顺着河道流出山寨或是流出稻田。
来的这几天,正巧有一家人的孩子满月,侗寨不大,所以寨子里一家人的喜事,也是全寨人的喜事。寻着鞭炮声,我们向广场走去。赶到时,鼓楼下的广场上已经聚集了许多人。人群前边放满了带来的贺礼,贺礼大多是两木桶蒸好的糯米,团状的糯米像是挤出了木桶,露在外边将桶盖顶的老高,有的为了增添喜庆的气氛,甚至将糯米团染成红颜色。帐房先生坐在一旁计帐,孩子们快乐的围着人群跑来跑去,抢着分糖吃。时间到了,伴随着鞭炮声,人们挑着各自的贺礼向有喜事的那家走去,霎时间狭小的巷道已经挤不下来往的人群。片刻后,看到回来的人每人收到了一块猪肉作为回礼。
ID:113654-00687 贵州堂安侗寨 图片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许剑
堂安民风淳朴,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和和谐,宁静和与世无争。没有其他寨子的喧闹,惟有一家小卖部,除了生活必须品,没有一样当地的纪念品可选。四天后我们离开了这里,带走的将是难忘的记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感受,还有那生命之泉和无际的梯田。或许,以后真的梦里才能来到这样的地方。(CCN传媒图片网 曾小凤)
(文章来源:CCN传媒图片网 许剑)